历史古迹

全区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6处(国保1处、省保5处),馆藏文物978件(国家一级文物5件、国家二级文物23件)。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古迹是半月山摩崖造像和丹山黄氏宗祠等。

半月山摩崖造像
半月山摩崖造像

半月山摩崖造像位于资阳市雁江区丰裕镇半月村十一组半月山西北面山腰,现有龛窑通编为6号,共有造像10尊,题记5则。造像凿刻于南北长60米、高25米的崖壁上,其中第6号龛平顶长方形龛,主像为弥勒佛造像。

该造像始建于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前后修建延续504年,期间几经变乱,至南宋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由汝南人梅修组织始开巨佛眉目。6号龛窑龛高22.02米,造像通高20.29米,肩宽7.3米,头螺髻,面部丰满,双耳垂肩,着双领下垂袈裟,双手平置于双膝,头部跏跌坐于方座上。龛正壁大佛肩后有题刻一则:“贞元九年八月十伍日造手作”。龛左壁中部,有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大佛会碑序》一通。

该造像为四川省第三大坐佛像,形象古朴端庄,气势宏伟,具有极高的文物考古研究价值。1982年5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5日公布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丹山黄氏宗祠
丹山黄氏宗祠

黄氏宗祠是我区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建筑始建于清代中后期,位于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桥沟村8组。宗祠大门为石质门楼,其建筑艺术独具特色,技艺十分精湛,具有极高的文物考古研究价值。

文化遗产

我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项(包括临江寺豆瓣传统工艺),其中省级3项(临江寺豆瓣传统工艺、两节山老酒传统酿造技艺、东峰剪纸),市级6项,区级13项。省级非遗体验基地3个(临江寺豆瓣传统工艺、两节山老酒传统酿造技艺、东峰剪纸),市级非遗传习基地2个。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临江寺豆瓣传统工艺(传统技艺)、两节山老酒传统酿造技艺(传统技艺)、东峰剪纸(传统美术) 、堪家红莲高台狮舞(传统舞蹈)、小院、堪嘉石雕工艺(传统技艺)、川剧“资阳河流派”(传统戏剧)、丹山白塔传说(民间文学)等。

临江寺豆瓣传统工艺
播放视频 ×
临江寺豆瓣传统工艺(传统技艺)

临江寺豆瓣传统工艺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临江寺豆瓣传统工艺始创于乾隆三年(1738),历经8代传承。临江寺豆瓣选用当地的良种蚕豆和芝麻为主料,并配以食盐、花椒、胡椒、白糖、金钩、火肘、鸡松、鱼松、香油、红曲、辣酱、麻酱、甜酱以及多种香料精工酿制而成。加工时要经过蚕豆脱壳、浸泡、接种、制曲、撒盐水等多道工序,再入池发酵近一年。最后,经消毒,与各种辅料按比例进行配制,方可成为成品豆瓣酱。

临江寺豆瓣制作的主料均选自临江寺本地。子姜须采收于白露之前;辣椒精选立秋前新鲜红椒,色泽鲜红、肉质肥厚、籽粒少;水取自具有传奇故事的伽叶、菩提两古井。其代表作品:金钩豆瓣、香油豆瓣、火腿豆瓣等。

两节山老酒传统酿造技艺(传统技艺)

两节山老酒传统酿造技艺2018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两节山老酒传统酿造技艺,始创于1410年,黄国仲在两节山开办“浸水阁作坊”酿酒;乾隆年间改为“魏氏烧坊”;1951年春,公私合营,命名为国营第十八酒厂;1965年,国家在两节山魏氏烧坊上投资兴建、扩建培德分厂,改名国营资阳县酒厂培德分厂;1994年国营企业资产重组,改名为资阳市雁江区石岭镇培德老酒厂;2013年成立四川两节山酒业有限公司,产品商标为“两节山”。

两节山老酒传统酿造技艺是传承上百年无断代的纯手工酿造技艺,采用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
石岭镇两节山盛产的糯高粱,取两节山“千年神泉”之水,经筛选、去壳、浸泡、初蒸、焖水、
打焯、翻拌、复蒸、摊凉、下曲、成堆、收厢、培菌、发酵、配糟、收堆、入窖、蒸馏(掐头去
尾,看花摘酒)、续糟等数十道工序。加上其独特的地理气候、神秘的酿酒微生物环境和数百年来一直传承使用的香樟木甑子,其酿造的两节山老酒具有口感纯正、窖香浓郁、醇甜柔和、余味悠长等特征,属资阳久负盛名的地方特产,深受历代消费者的好评。

两节山老酒传统酿造技艺(传统技艺)
播放视频 ×
东峰剪纸传承人:刘绪阳 东峰剪纸1 东峰剪纸2 剪纸作品:铜马车
东峰剪纸(传统美术)

东峰剪纸2023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东峰剪纸主要以刻刀为主,剪刀为辅,既有南派剪纸严谨、细腻、装饰性强的特点,也有北派剪纸粗犷豪放之风格。其刀法自然流畅,线条细腻,律动性强,纤巧秀丽,对称平衡,比例协调。 在刀功要求上做到“ 精雕细刻 ”,在作品质量上追求“ 精益求精”,在选材上不拘一格,内容涉猎范围广,题材主题鲜明,多表现美好愿望、积极进取、幸福生活、祈福吉祥、健康长寿的价值取向,如京剧脸谱、人物肖像、花鸟虫鱼、风景名胜等。

堪嘉红莲高台狮舞2013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堪嘉红莲高台狮舞传承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其表演队伍均由当地地地道道的农民组成,他们表演技艺精湛,惊险刺激,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观赏性和挑战性,是川中民间技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堪嘉红莲高台狮舞分为地狮、平台、五台、十二高台四大类,其中高台是其特色:一般高台底层四张方桌,二层两张方桌,三层至八层各一张方桌,第八层方桌四脚朝天,这种搭建台的方式十二张方桌,就是所谓的耍十二台。高台狮舞主要在不足0.6平方米高台顶部区域,进行高空鹏展,金鸡独立、双龙抱柱、观音坐莲、海底捞月,雄狮卧睡以及各种倒立动作的精彩表演。

小院、堪嘉石雕工艺(传统技艺)

小院、堪嘉石雕工艺2006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评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资阳市雁江区小院堪嘉石雕有百余年的历史。小院、堪嘉石雕在描绘雕刻作品的整个流程中,除保留传统的浮雕、圆雕、壁雕、浅浮雕等工艺精华外,还大胆进取,以精湛的技艺在石刻造像艺术中独树一帜。作品类型有人物雕塑、飞禽走兽、水阁凉亭、松柏花卉、石狮、龙柱、金鱼闹莲、骏马奔腾等。现有雕刻人才百余人,遍布全国各地。主要临摹唐代、汉代的雕刻技艺,具有重要的工艺价值和经济价值。

石雕佛
川剧表演 川剧表演
播放视频 ×
川剧“资阳河流派”(传统戏剧)

川剧“资阳河流派”2006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评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资阳河”是川剧“四大流派”之一。发源于资阳沱江流域。清代人乐春于光绪四年(1878年)建立戏班“名威科班”为资阳河派的基础。

川剧资阳河流派传统剧目以高腔为主,辅之以昆曲和灯调。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和野史传说,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命运跌宕起伏。资阳河川剧艺术最大特色是它独树一帜的高腔艺术,资阳河高腔具有规范、严谨的音乐程式,丰富多彩的唱腔曲牌,简单实用的曲牌分类,科学合理的声腔体系。资阳河高腔音乐很好体现出旋法调式的民族性、声腔体系的科学性和曲牌分类与帮唱分工的实用性,并在音乐性和戏剧性的结合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在中国戏曲声腔音乐中堪称一枝独秀。

川剧表演 川剧表演 川剧表演 川剧表演
丹山白塔
丹山白塔传说(民间文学)

丹山白塔传说2018年被资阳市人民政府评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丹山白塔位于资阳市雁江区丹山镇,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因整体造型古朴端庄、斗拱装饰细腻典雅而闻名于世。白塔历经漫长岁月,衍生出许多精彩故事,比如《仙姑修塔》《姑嫂修塔》《惊走红蛇》等,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姑嫂修塔》的动人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姑嫂月娥、兰香二人均心灵手巧,时人难分高下。一日小姑月娥提议以修塔来比试究竟谁更为巧思,嫂嫂兰香欣然应允。于是月娥在简阳修筑红塔,兰香在丹山修筑白塔。两人相约二更起修,五更鸡啼完成,并请了母亲当裁判。二更时,由母亲在临江寺撞钟为号,姑嫂二人各自在简阳和丹山闻钟开工,一个砖砌玲珑宝塔,一个走马四角方塔。到了五更鸡鸣,姑嫂都只砌了七层。小姑一时兴起,随手扯一窝芭茅,盖在玲珑塔顶上,恰巧像戴帽一样成了塔顶。嫂嫂却因塔顶面宽,找不着适合的东西做塔顶。比赛下来,二人请母亲评判,母亲观小姑技艺略逊一筹,笑而不答。嫂嫂不愿伤了和气,谦让道:妹妹比我快,塔顶也有了。后来人们把小姑之塔唤为红塔,嫂嫂之塔唤为白塔,又因嫂嫂大度,将白塔称为和气塔。

公共文化服务
文化馆、图书馆保和镇晏家坝村分馆 雁江区图书馆免费开放培训 文化馆、图书馆莲花街道办向阳分馆 文化馆免费开放培训

场馆、阵地建设

全区现有国家一级文化馆1个、国家一级图书馆1个、市民艺术培训中心1个、镇综合文化站18个、街道文化服务中心4个,全区314个村(社区)实现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

青少年艺术大赛
播放视频 ×

文化活动

届制举办青少年艺术大赛、“邵子南”文艺奖、农村文艺调演、“雁子舞”展示季、文艺大讲堂等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送文化下乡、文艺辅导、非遗“四进”等文化活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雁子舞”展示季 东峰剪纸进校园 非遗展演进景区 文艺辅导 川剧“资阳河”进校园

节会活动

坚持“以节聚人气、以节壮产业、以节促发展、以节树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网站地图 | 使用帮助 | 关于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主办:资阳市雁江区人民政府
市民服务热线:12345
雁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联系电话:028-26920110
蜀ICP备16009751号-1  川公网安备 51200202000058号  网站标识码:5120020001